竖屏时代,如何找到推动知识传播的创新点,成为社会关注的新命题。而要做好短视频科普,就必须研究、用好网络传播平台,深入理解当下公众的急切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联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统计,2018年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从1.69亿增长到1.93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知识传播新阵地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地推动知识传播,吸引和保持特别是未成年用户群体的注意力,成为科普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月1日,抖音联合北京卫视共同上线「抖音科学夜」晚会,邀请抖音头部科普创作者、自然科学领域院士专家、手工类博主,带来强表演性、强观赏性的科学实验节目,为观众带来一场既充满趣味又有话题性的“科学晚会”。
空气如何弦外有音、石头如何点石成金、闪电如何触手可及…晚会节目中融入了大量基础自然科学元素,从人类生命起源新发现、化学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结合声光电等酷炫实验。旨在启发观众的科学思考,同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抖音非遗手工创作者九月与李永乐老师共同完成手接闪电实验
本次晚会在嘉宾阵容上,共邀请了包括刘嘉麒院士、不刷题的吴姥姥(同济物理吴於人教授)、李永乐老师、民乐演奏家方锦龙、抖音头部非遗手工博主九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等抖音创作者集结助力科学传播。
科普表演中实现科学“祛魅”
在神奇的玄武岩地貌中寻找地球的印记、在古生物化石中探索新潮密码、在数字科技的浪潮中感受数字生命的脉动、在知识的旋律中感悟科学是如何塑造人与人类社会......
作为一场特殊的科普盛宴,抖音科学夜直播时间选在了国家科技周的最后一天,且恰逢国际六一儿童节,是向青少年儿童等重点人群传播科学知识增长科学兴趣的绝佳机会。通过台网融合、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间的“无缝互动”、“院士+头部达人”同台等创新体验,科普加艺术的创意组合,抖音科学夜构建了丰富的呈现场景,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日益被受众接受、喜爱和追捧。直观的舞台表演,将精英的、隐性的、抽象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大众的、显性的、具象的知识内容,在对科学“祛魅”的同时实现科学普及的重要价值。通过直播的形式,向青少年儿童传播各类科学知识,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前沿科技等,丰富多样的节目和互动形式也激发了广大网友对科学的兴趣。
北京化工大学戴伟博士现场演示化学实验
“我那时要是有这种条件,一定也会爱上学习”“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看到”......互动之声不绝于耳。在文化普及层面,抖音科学夜不仅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内容,同时通过直播高频互动等玩法创造了知识传播通路,并以此实现受众声量、流量、口碑在不同维度的聚合与放大。作为这一创新科普形式的推动者,抖音借助科学夜直播让大量观众的反馈和讨论得以集中展现,形成了对科学话题的集体关注,增强了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科普短视频让知识流行起来
在以往经年累月科学文化学习的旅程中,文字传播常常使得信息与个人特色相剥离,造成内容与个体表达的断裂,这种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结合了科学知识内容本身的晦涩,往往让信息显得枯燥无味,缺少个性的吸引力。此外,教科书般的视听内容也令知识传播显得呆板。然而,科普短视频的兴起,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得以回归到人类传统的口耳相传。创作者们通过声音的演绎或直接的影像呈现,持续地为这些短视频注入活力,展现其独有的价值,让知识重新流行起来。
“当冰冷的公式呈现五颜六色的色彩,我也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比如今短视频平台,丰富的实验教学,不少网友回忆起自己上学时候,化学实验老视频的一板一眼。“老视频”指的便是2000年前后出版一批初中化学实验视频,由于录制年代久远,画质略显局促。
而如今,更加高清的实验短视频正在弥补这一不足,单条视频获得354万点赞的鲁米诺实验、被15.6万人收藏的银镜反应……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讲解,让屏幕另一端的人也能感受“实验出真知”的魅力。抖音科普创作者@戴博士实验室 分享说,自己前不久去给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上化学课,现场孩子们的提问非常专业,“是关于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问题,理论上要到高中才会接触,一问才知道他们平时就喜欢看化学实验的短视频,知识面已经很广了。”
以“火山院士”刘嘉麒在抖音科普地质学知识为例,作为中国火山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尽管年过八十,他依然活跃在科研、科普和教学的最前线。风趣幽默的东北口音以及直接明了的科学讲解风格,缩短了他与每一位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平台上抽象知识不断“去神秘化”,科普不再遥不可及,科普短视频的价值也随之不断增长。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院士也开始走进短视频,深入一线,和网友近距离分享前沿科学。抖音平台近日发布的《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显示,超过8位院士正式入驻抖音,其中中科院[B8] 院士金涌一年涨粉超200万,成为全网单平台粉丝最多的院士,超过585万人在抖音追更院士课。面对网友的喜爱,金涌院士说:“科普就是播种。现在科学发展了,我们应该用更新的技术去传播我们的思维,比如现在我们的抖音,这种短节目,我觉得是非常好地形象地传达这个知识。”以他为代表的院士们不仅在抖音传播科学知识,也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多次登上抖音热榜,启发更多人对科学产生兴趣。
刘嘉麒院士在抖音科学夜晚会月球虚拟场景下为网友科普玄武岩的作用
优质科普内容就像一个双向放大镜,既放大了用户对平台的兴趣与依赖,也放大了平台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促进知识传播。无论是科普短视频,还是抖音科学夜,其核心都是以创新的科普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并通过多样的交互性活动设计,继而为渴求知识的用户打造的一个与院士专家对话的“兴趣平台”。
在抖音短视频知识垂类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爆款内容让更多人看到,科普变得更简单,知识获取唾手可及,这或许便是抖音平台对“知识传播者”角色的独特诠释。据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抖音也将持续与专业机构、优质创作者展开合作,不断丰富自然科学相关内容,助力科普传播。
科普短视频的兴起推动短视频从“娱乐至死”走向“知识不朽”,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得到传播,尊重科学、追求知识、全民学习的社会风气终将蔚然成风。(文 朱家齐)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