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国宝 今年6月,得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退休的消息,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三次前往北京,与李树深进行深入交流,最终,李树深答应出任魏桥国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魏桥国科研究院于2019年筹建,2022年10月投入使用,张波担任院长。魏桥国科研究院所处的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还配建有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园区、魏桥国科科创基金及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
魏桥国科研究院有着双重使命:一是助力滨州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帮助魏桥集团及宏桥集团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业升级转型。
魏桥国科研究院是黄河三角洲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在山东省统一部署下,这个以石油、化工为主要产业的区域,开始艰难地转型升级。经过5年时间,蝶变效应开始显现。
与通常所说的“腾笼换鸟”不同,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烟台等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原有传统产业并没有被完全淘汰,而是在政策、科技、资本等多重要素作用下,既实现原有产业的升级,也拓展了新型产业。
魏桥模式
2019年8月31日,中科院大学、魏桥集团与中信信托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三方签署了滨州渤海科创城研发基地共建协议。完成签约仪式后,三方共同为魏桥国科研究院揭牌。
魏桥国科研究院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总投资85亿元,主要包括研究院、科创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以及配套的国际人才社区及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预计到2023年底,7大研究中心均实现启用。
研发板块位于项目中心区域,由研究院、渤海理工大学等组成;东侧是生活板块,由国际人才社区、会展中心等构成;西侧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主要由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和航空航天等园区构成。
魏桥国科研究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丁晓东介绍,除了85亿元基建投资,魏桥还拿出100亿元作为科研费用,并与政府按照1:1出资比例成立了6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目前已经构建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无人机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4大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链主要基于实体产业场景需要,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帮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落地企业有韧和科技、中科盛世、国科智造、国科数字能源等企业,应用场景以传统企业为主。
魏桥的纺织业目前依托魏桥国科研究院已经推出纳米相关的新技术,如韧和科技从事的弹性传感技术及智能穿戴设备;宏桥旗下的铝和发电业务,借助数字工厂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着数字化转型。
新材料产业专注于先进材料制造,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技术领先的金属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目前入驻企业有哈特三维、国科天骥、中科锐金和中科复材等,产品以3D打印装置与材料、紫外光刻胶、钛合金和铝基复合材料等为主。
以钛合金材料为例,宏桥旗下的铝材采用钛合金技术,生产出来的避震弹簧、钛合金轴承等产品,不仅韧度比传统产品更强,而且重量更轻,为一些重型设备生产企业开发轻量化产品提供了基础。
依托轻量化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成为魏桥国科(滨州)科创园的四大产业链之一。形成材料、零部件、车身和地盘总成级、平台与整车级及回售翻新五大产品系。使得魏桥具备新能源整车生产能力。
魏桥国科研究院及科创园区,为魏桥的纺织及宏桥的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同时,也为滨州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服务。据丁晓东介绍,目前,魏桥集团对园区项目直接股权投资达到26.5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至86.5亿元,带动整个园区项目总投资可达135亿元。
产业蝶变
2018年,山东启动新旧动能转换行动,对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在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原有园区和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搬离人口密集区域,通过引入新技术对原有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并引入智能化和数字化系统。
其次,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研发新技术,引入和拓展新产品。一方面丰富了企业的产业链和产品线,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通过集中入园的方式实现化工产业从陆区向港区转移。
根据《山东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要求,2023年底前,企业数量15家以上或重大危险源数量20个以上的园区完成封闭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2024年5月底前,化工园区全部建成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2025年6月底前,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
滨州滨化股份原来主要以氯碱和石化业务为主,从2020年开始,滨化在滨州北海新区启动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占地2607亩,总投资128亿元,主要建设24万吨/年环氧丙烷联产74.2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6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80万吨/年丁烷异构化等装置及配套设施。
其中,丙烷脱氢装置采用共氧化法工艺,引进INDORRAMA(银都拉玛)公司的技术路线,并由惠生工程、霍尼韦尔等企业提供项目建设、设备供应等服务。今年7月,项目一期投产,预计2024年底全部投产。
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构建起碳三“丙烷-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碳四“正丁烷-异丁烷-甲基叔丁基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氢-氨-甲胺-NMP(N-甲基吡咯烷酮)”三条结构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新项目全部引入数字化系统,可以对生产流程、采购、产品及能耗进行实时监控。滨化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改造,滨化碳三碳四项目综合能耗平均降低24个百分点,综合运营成本也大幅下降。
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
滨化股份作为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股票筹集升级改造资金,根据募集说明书,滨化最近几次增发用途均为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滨州市及阳信县等国有资本通过认购基金份额实现为上市公司注资。
联合石化旗下的东营威联化学PX、PTA及配套项目是2022年山东省重大项目,由山东高速和富海集团联合投资160亿元,是民营炼化企业由燃料型化工向化工型转型的标志性项目。
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PX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比能效标杆值和先进值降低5%和28%,运营成本比国内同行水平低13.8%;PTA固废、废水和废气排放量比传统技术分别降低95%、75%和65%。
一旦完成升级改造,不仅是企业打开了全新的业务空间,地方政府也逐渐构建了全新的产业图景和平台。而且,改造过程中对技术研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需求,也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基础。
东营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和五个园区,已经有海克斯康、易数链、航天宏图、腾讯云-融谷云智等26个知名企业的重点项目入驻,入驻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到了648家。
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城市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数字化企业入驻?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王洪宝告诉经济观察报,当地石化企业对数字化改造的需求,是吸引这些数字化企业入驻的主要因素,因为“遍地是客户”。
人才与技术
魏桥国科研究院在科研技术方面与中科院下属研究所、中科院大学及国内4所大学达成合作,成了7个研究中心,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领域进行技术突破,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刻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丁晓东透露,魏桥国科研究院研发的光刻胶,经历了几轮测试后,取得的效果已经突破预期,全部测试完成后即可以正式投产,产品不仅获得国内芯片企业的肯定,也得到了日本等半导体企业的青睐。
滨化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是滨化股份从传统化工转向新型化工的战略项目,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滨化于2022年8月成立中央研究院,与南开大学、大连化物所就环氧丙烷即异丁烯下游产品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与天津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也合作开发相关产品,目前在研中试项目2个,小试项目16个。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级稀土研究院、山东国瓷功能材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285个,引入院士团队12个,突破了纳米级氧化锆、稀土汽车后处理系统等20余项卡脖子技术,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医疗、收入、机会等不及一二线城市,想要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人才引入本地,并不是容易的事,在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黄三角各个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浑身解数。
在魏桥国科研究院及科创园项目中,滨州市区两级政府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其中区级人才政策资金池每年达到1亿元,对不同学历的人才给予补贴,其中博士学历每月补贴达到1.3万元,硕士人才每月补贴7000元,本科人才每月补贴3000元。
根据魏桥国科研究院招聘信息,本科学历人才每年综合收入可以达到6万到10万元,硕士学历人才每年收入可达10万到30万元,博士学历人才每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到50万元,基本与一二线城市看齐。
同时,魏桥国科研究院配套的国际人才社区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超过1000套住房,并配建了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滨州市为魏桥国科研究院提供了超过400个事业编制。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悦来湖人才街区,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大学生就业,同时配套1359套人才公寓。
东营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人口少、产业资源丰富,人均GDP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均处于前列,而且,东营还是山东省内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高考升学率位居山东前列。
较好的产业和收入一定程度为吸引人才提供了便利。2023年以来,东营市已经累计引进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165人、本专科毕业生3705人,实现青年人才连续三年净流入。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